专线:18616638293 (甘经理)(注:上海市内免费送货!!!)
热线:400-966-2068
QQ号:226397152
公司地址:上海宝山区沪太路5018号506室(梓坤科技)
公司网站:www.jiupd.com
商品条形码 | 6906366209580 | 品牌 | 口子窖 | 是否进口 | 否 |
生产许可证编号QS | 340015010549 | 卫生许可证 | 340015010549 | 原产地 | 安徽 |
原料与配料 | 水,高梁,小麦,大麦,豌豆 | 口味 | 浓香型白酒 | 酒精含量 | 50(%) |
特产 | 是 | 保质期 | 酒是陈的香(年) | 生产日期 | 见瓶底 |
生产厂家 | 安徽口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| 储藏方法 | 密封储存 | 产品标准号 | GB/T19328 |
OEM | 否 | 净重(规格) | 500(ml) | 度数 | 52%vol |
包装规格 | 5*100ml(此为填写范例,勿选,请自填),4*500ml | 包装方式 | 盒装,瓶装 |
【口子酒历史】
口子酒,名气大江南北,声冠长城内外,不仅酿造日久,而且酒文化更加源远流长,从秦始皇逐鹿中原,统一中国,到孙中山推翻帝制,上下两千年,物竞天择,尤其是淮北人民巧夺天工修缀,使酒乡发生了沧桑巨变。同时,口子酒声誉日隆,更使该地名驰塞北,声振江南,历代帝王将相,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誉和故事……
相传,魏晋时期,濉溪酿酒业已具一定规模。"竹林七贤"之首的嵇康,与"七贤"之中的刘伶,都生于酒乡,酷爱饮酒,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后快。《晋书》载:他们常乘鹿车,携一壶酒,使人荷 而随之,谓曰"死便埋我……"刘伶在《酒德颂》中写道:"捧罂承糟,衔杯啜醪,奋鬓箕距,枕曲籍糟,无忧无虑,其乐陶陶,"嵇康在《秋胡行》篇中留下了"俞酒盈樽,莫与交欢"的诗句。 往事越千年,迄今的此地酒店,仍书有:嵇康问道谁处好,刘伶答曰此处高,做对联。
人称"斗酒学士"的王绩(公元585-644)因性喜酒,辞官隐居武里山东麓(今濉溪蔡里)以酒诗自娱,好种黍,酿酒与采草药配酒。后来在酿酒上有着很深的造诣,并著文《酒谱》。在《采药》诗中留有"家封松叶酒,器贮参花蜜"的诗句。 唐朝诗人白居易,常携"符离五子"游车登山,或泛舟濉水,诗酒盘桓,与濉溪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,曾把此地喻为他的第二故乡,留下了"濉水清怜红鲤肥,相扶醉踏落花归"的佳句。相传诗人携友次乘坐马车前来濉溪,刚至濉河东便闻到扑鼻酒香,随即出口吟道:"初入酒城车即住,香满长街马不前",尔后下马畅饮并挥豪留下了"闻香下马,知味停车"的条幅。 明朝万历年间,濉溪日渐繁荣,这时酒作坊已有十余家,诗人戴国士曾游濉溪,痛饮口子酒,留下:"橘来疑楚泽,沽酒读离骚"的美妙诗句。
相山隐士任柔节曾以"隔壁千家醉、开坛十里香"来赞美口子酒。一些文人墨客,达官巨贾,常会于此,登名山,瞰碧水,宴乐于佳酿美酒之中,留下"名驰冀北三千里,味占江南家""能添壮志英雄胆,善助诗人锦绣长等,诗以酒作,酒以诗传,相辅相成,相映生辉。
到了清朝顺治年间,濉溪于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行"乡饮酒礼",赴会多为地方官员,乡里缙绅和各酒作坊主,他们首先到各作坊道贺,然后分别品尝作坊主们带来的美酒,直率评议,鉴别优劣。"乡饮酒礼"一年两度,形成乡规,这可能是非长早的评酒方法了,为了"府离今昔酒,闲阁不须还"的赞美诗句。
乾隆下江南,曾路过徐州,御笔亲题:"惠我南黎"四字,交与两江巡抚高晋立碑刻于相山显通寺,后又转交宿州牧张开士办理,事成后,他们曾在相山庙楼上饮酒赏雪,耳闻目睹酒乡声势与饮酒习俗后,挥笔留下:雪霁冈峦人倚玉,岁逢萧鼓户飞觥的诗句(现存相山)。
从嘉庆到光绪年间,此时的口子酒声誉大振,名闻遐迩,濉溪酿酒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、建筑业、农业的发展,形成了七十二家作坊竞争的局面。解放后的任县委书记田劲松,了解当时盛景,曾写下了"七十二泉通大海,濉溪美酒仙窟来"的佳句。
民国初年,酒坊盛极一时。民国初期,濉溪酿酒业得以长足发展,产量倍增,销路宽广。来自上海、杭州、无锡等地的粮商、酒商云集于此。当地农民也兼营贩运、篓背、桶装,把濉溪酒销往四面八方。此时,酿酒作坊遍布大街小巷,达72家之多,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:“团城七十二,居中尽得法,千瓮皆上品,甘美泉水佳。”其中,股东生意43家,独资经营29家,共有工人近千名,发酵池600余条,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(法币),年产量达300多万斤。其中比较有名的酒坊有“协聚”、“允成”、“福泉”、“广益”、“南豫泰”等酒坊。
纵览古今,口子酒渊源深远,酒文化更加灿烂辉煌,勿庸置疑,口子酒是我国酒林中的一枝奇葩,她犹如一颗璀璨明珠,镶嵌在淮北大地!【口子酒韵】
——掌纹里,传续着的秘密
口子窖每个师傅手心里都有个秘密,一个酿好酒的秘密。酿出有灵性的酒是很讲究的,尤其以古艺见长的口子窖,没有十年八载跟师傅手把手辛苦的学,是不行的,真的用了心才会出好酒。口子窖出酒都是选择凌晨时分,蒸酒时火候、加料都必须遵循祖训,出酒时掐头去尾,只留中间那段好的。在口子,师傅手上的厚茧代表着一种荣耀,师傅的手掌,则在延续着真传的秘密。 再好的玉胚,如果没有好的匠师,它也是成不了大器的。酿酒也是如此,酒糟虽然是在的老窖池里发酵的,但它仍然需要更精妙的照料,这便是酿艺。
当酿酒的手法不仅再是技术,而纯熟到艺术的境界,便可知其精湛的地步。只有把一件原本枯燥的事情当作追求去做,才可发现过程原来是可如此挑剔与完善的,自然,结果也是与众不同,赋有了生命和感情。
在濉溪,从古街老坊的代酿酒师,到现在口子酒厂每一个酒房的酿师,每一位都是把酒视为生命的组成,在他们眼里,酒都是有生命,是能和自己交谈的,每一坛酒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;他们手里,也裹藏着很多酿艺的秘密,一般他们不会乱传,只会传给经过很多年考验的徒弟,因为他们坚信没有好的人品,就出不了好酒。每次出锅的时候,他们不允许任何的杂声,怕吓到了刚出生的原酒。当一坛好酒将要被送去入库的时候,他们是那么的开心和不舍,他们很心疼把宝贝卖给了不懂的人,他们觉得:那是一种糟蹋。口子窖,窖藏的不仅仅是好酒,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……